概 述
表格在文本中的主要作用是呈现数据或信息,支持文本叙述,或者解释、突出研究方法以及文本叙述中的其他关键点。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使用表格:
① 当文本叙述不能较清晰地呈现数据或须在有限的版面内呈现大量详细的定量信息时;
② 当需要呈现许多精确的数字时,如精确显示单个数值或让读者能够精准定位、访问某个数值;
③ 当表格可以更好地反映有意义的相互关系时,如显示详细的逐项比较、复杂的关系数据等。
数据可以文本、表格或图的形式呈现,但不应以一种以上的方式呈现相同的数据(对特定数据在文本中进行讨论除外)。表格可以补充文本叙述而不是重复其内容。当整个表格或表格中某列(行)数据适宜用文字表述进行呈现时,则不宜使用表格。当表格主要内容为不重要的文本信息、大量原始数据或引用较少的数据时,可置于图书附录部分。
1.1 表格的构成
表格一般由表号、表题、表头、表身和表注构成。表头和表身构成表格的主体,一般分为行和栏。横线称为行线,竖线称为栏线。表头与表身之间的线称为表头线。表格的四周将表头和表身一起围住的线统称为表框线,表框线包括顶线、底线和墙线。
示例:表格的构成
1.2 表格的分类
表格可分为全线表、省线表、三线表、无线表。全书或全刊表格的形式宜一致。
全线表:表格外框有表框线,各项之间有行线、栏线的表格。
示例:全线表
省线表:省略墙线或部分行、栏线的表格。
示例:省线表(省略部分行线)
只保留顶线、横表头线和底线的省线表为三线表。
示例:三线表
无线表:既无表框线,也无行线和栏线的表格。无线表为非正式表格。
示例:无线表
*挂线表,在科技类图书中作为图处理。
示例:挂线表
图1.2.1 横式挂线表和竖式挂线表
矩阵表,如元素周期表。
示例:矩阵表
表1.2.5 元素周期表
矩阵表一般可作为图处理。
示例:
可校对为:
表 号
表号:表格的编号。
①表格应有表号并应在正文中明确提及。(注:此处注意与插图区别。CY/T 171—2019《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规定 “正文中提到的插图应编号,并在正文中用同一编号提及”。因此,对于图而言,只有正文中提到的插图才“应”编号,未提到的图是否编号,权宜处理。)
不宜在文本叙述中指引表格的某个部分来说明问题,不宜使用“上表”“下表”“左表”“右表”等指称表格,同时避免交叉引用和不必要的翻页。
②表格可全文依序编号或分章依序编号。
全文依序编号,方式如“表1” “表2” 。
分章依序编号,方式如“表1-1”或“表1.1”,前一数字为章号,后一数字为本章内表格的顺序号,中间用分隔符“-”(短横线)或“.”(下圆点)连接。对于全书表格较多的情况,可考虑加入节号,如第1章第2节的第1个表的编号为“表1-2-1”。
③对于前言、绪论中的表格,应首先考虑其存在的必要性(表格内容是否用文字进行表述更合适),如确有必要,可采用如“表0-1”“表X-1”“表1”等形式进行编号。对于“附录”中的表格,可采用如“附表1”等形式进行编号。如附录已编码,如附录A、附录B,则相应表格编号可为“表A-1”“表A1”“表A.1”。
④期刊essay宜全文依序编号,图书宜分章依序编号。
⑤只有一个表格时仍应编号。期刊essay可用“表1”,图书可用“表1-1” 或“表1.1” 。
⑥全书或全刊的表格编号方式应统一。
⑦表格编号方式应与正文中插图、公式的编号方式一致。
表 题
表题:表格的名称。
①表格应有表题。
②表题应简练并明确表示出表格的主题。表题用以标识数据信息,而不是列名和行名的简单重复。表题不宜包含详细的背景信息或总结、解释结果。表题结尾处无标点符号。
③表号和表题应置于表格顶线上方,宜居中排。
④表号应置于表题之前,与表题之间留一字空。
⑤表号和表题的排字宽度一般不应超过表的宽度。表题较长需要转行时,应从意义相对完整的停顿处转行。
⑥不使用分表题,如表1a、表1b。
⑦如图书中含有大量相似的表格,各个表题应有区别,以便于读者分辨。相关的表格可通过在表题中添加冒号和副标题来区分,副标题多为一个可明确标识表中内容的短语。
表头及行、列名
4.1 表头
表头:对表格各行和各列单元格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的栏目。
纵表头:纵向排列的对表格各行单元格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的栏目。
横表头:横向排列的对表格各列单元格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的栏目。
①表格应有表头。
②表头中不应使用斜线。
③表头中的栏目归类应正确,栏目名称应确切、简洁。表头可分层。
④表头中量和单位的标注形式应为“量的名称或符号/单位符号”。
示例1:标注形式“量的名称/单位符号”
示例2:标注形式“量的符号/单位符号”
⑤表格中涉及的单位全部相同时,宜在表的右上方统一标注。
示例:单位统一标注形式
⑥多层表头应体现层级关系。三线表横表头有第二、第三层级时,每个层级之间应加细横线分隔,细横线长短以显示清楚上下层的隶属关系为准。纵表头有第二、第三层级时,宜依次右缩一字。
4.2 列名与行名
①一般来说,表格的行多于列。
②每一列(行)均有描述本列(行)内容、高度概括的列(行)名。列名文字不宜超过两行。列名具有唯一性,不存在适合作为表格中一切列标题的列名。不宜对行名进行编号。
③不宜以计量单位为列名,除位于栏跨下外。
④使用非标准缩写形式作为列(行)名时,应在脚注中予以定义。使用量的符号作为列(行)名时,该量的符号应能够从表题或文本叙述的上下文中查阅到。
示例:
⑤如果较详细的信息不能包含在列(行)名中,宜将其放入表注并在列(行)名处标示注码。
⑥在较特殊的情况下,当无法缩短标题以适合单元格时,可逆时针转动较长列名,使其从下至上阅读。
示例:长列名旋转
⑦列名中包含的次级标题通常显示研究范围、测量单位、分析单位、实验条件、统计标准和测试参与者人数等。
⑧仅当表题清楚地标示了行名内容,不需要进一步解释,或者不能对全部行名进行概括时,才省略横表头最左端列名。
⑨单独的或解释性变量的名称(如组别名称)常作为列名;从属性(或响应性)变量的名称常作为行名。
⑩若某一行或列中的条目相似,宜采用同样或相似的措辞。
表 身
表身:表头之外的单元格总体。表身中行和列的数字、文字、图形宜对齐。
5.1 数值
①表身中单元格内的数值不宜带单位。对于持续时间,宜明确计量单位。
示例:持续时间在表格中表示
②表身中同一量的数值修约位数应一致。如果不能一致,应在表注中说明。百分比或小数商的位数不宜超过分母的位数。表格中的数据,只给出有效数字。无关紧要的数字可能会误导读者,给人以错误的精确感,同时使数据比较起来更加困难。不重要的数据,例如实验室编号、简单计算的结果以及没有显著变化的行列应省略。
③若某数值在文中的表达为约数,则表中的数值必须与文中的表达一致。
④表身中同一列中相同量的数值宜对齐,以个位、范围号、正号“+”、负号“-”等为准。数字通常以小数点(个位)对齐。如同一列中的量不同(数据计量单位不同),可左侧对齐。
⑤当使用百分比时,出现大量数值为0或100%时,应谨慎检查。同时,对于带有正、负号的数据也应给予高度关注。
⑥表身中如果一个单元格内包含两个数据,其中一个数据应用括号括起,同时需要在表头或表注中说明。
⑦表身中单元格内可使用空白或一字线“—”填充。如果需要区别数据“不适用” 和“无法获得”,前者可采用空白单元格,后者可采用一字线,并在正文或表注中说明这种区别。
⑧单元格内的数值为零时应填写“0”。
⑨表格中的公式以等号(=)对齐。
⑩仅在必要时使用缩写,且仅使用常见的缩写,如计量单位。
⑪当某一列的数据未能适用国际标准单位、某些特别大的或特别小的数在列名处标出倍数等情况出现时,宜采用科学计数法表达,但当可能引起读者误解时,可采用解释性的表注。
⑫表格中连续数的分组应科学,不得重叠和遗漏。
应注意的是,在统计学书稿中一般默认以下原则:数值越大越有利的指标,如产值、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劳动生产率等,遵循“上组限不在内”或“不含上限”;数值越小越有利的指标,如成本、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等,遵循“上组限在内”或“含上限”。
5.2 文字
①表身各单元格中的文字为多行叙述时宜左齐排。
②表格中的表述应清晰措辞,使读者无须参考文本即可明了。例如,“第 1 组”和“第 2 组”等名称相对模糊,可通过表意更精准的名称来识别每个组(例如,“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REM 睡眠组”和“NREM 睡眠组”、“研究生”和“本科生” )。
③表格中的信息参考文献应编码并在文后列表中列出。如果表中提及内容的来源是文本叙述中使用的参考文献之一,则应在表中相应内容处标示参考文献编码。如果参考文献仅与表格有关(即在文本叙述中未引用),则应在文本叙述中第一次提及表格处标示参考文献编码。应注意的是,在表题末尾标示参考文献编码可能与解释数据来源的脚注编码混淆,当二者同现时,参考文献编码在前,脚注编码在后,以逗号隔开。
④为增加可读性(例如单元格包含多段条目),各段可以使用句号结尾。
⑤表中不使用“同上”“同下”等字样。
栏跨与表跨
6.1 栏跨
栏跨可以覆盖两个或两个以上栏,每个被覆盖的栏都有自己的标题。以这种方式堆积起来的标题称为叠层列名。用叠层列名可以避免列名中的词汇重复。使用栏跨显示列的层次结构时,栏跨下方的横线扩展至其适用的一切列。应谨慎使用超过3层的栏跨。
示例:栏跨的使用
6.2 表跨
表跨允许对表格进一步分割。换言之,表跨可以把具有相同列名的两个表合并为一个表。
①对于可以很容易地分成几部分以提高清晰度的表格,或者由多个密切相关的表格组合而成的表格,可以使用表跨。
②表跨的标题可以设置为粗体字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居中排的表跨的标题可能会干扰读者阅读,降低表格的可读性,因此表跨较少出现,一般转置为分层的纵表头。
示例:表跨转置为分层纵表头
③表跨横跨一切字段列并适用于其下方的一切项目。表跨不宜延伸到横表头中。表跨引入第三个变量,为另一个数据类别重新开始表格。使用表跨是重新绘制新表格(相同的列名和行名)的一种替代方法。一切行名都在每个表跨下方重复,因此表格中只有单独一个表跨是不正确的。
④在复杂表格中,避免在行或列中使用大括号来显示分组或汇总。可使用多层纵表头或表跨进行分组。
示例:
表 注
表注:对表格或表格中某些内容加以注释或说明的文字。表注的功能:解释缩略语,指定数值报告,提供有关统计分析或实验方法的信息,解释数值数据的差异,列出表格中使用的信息参考文献,对数据来源进行说明。表格具有自明性,应尽量减少表注等额外的说明性文字。
示例:
①表注宜简洁、清晰、有效。对既可在表身又可在表注中列出的内容,宜在表身中列出。
②表格出处注宜以“资料来源”引出。
③全表注宜以“注”引出。
④表格内容注应按在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在被注文字或数字的右上角标注注码(宜采用圈码,但使用字母作为注码可以降低符号被误解为指数或参考文献编码的可能性),在表下排注码和注释文字。
⑤表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注释时,宜按出处注、全表注、内容注的顺序排列。
⑥全表注的注文如果多于一条,各条之前宜加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序号。每条注文应独立排为一段,末尾用句号。
⑦内容注的注文可分项接排,也可独立排为一段,注末应用句号。注文可以是短语或完整的句子,数学符号如“”“=”等可视为完整句子中的谓语动词。
⑧对于列名(最左侧列名除外)、行名和带有上标的单元格所作的注为内容注。对于表题或最左侧列名所作的注为全表注。如果注释出现在空白单元格中,注释编码宜放在括号中。
应注意的是,以上仅就普通书刊而言,对于标准化文件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等的编辑加工,应参照GB 1.1相关规定。此外,对于统计学相关靠谱书刊中的表格,可参照国内外编辑作者手册相关规定,如《APA格式:国际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手册》给出了几种固定格式的统计表格。
表格的设计与编排
①规范的表格至少由相互关联的3列、3行组成。如果只有两列,宜采用文本叙述的形式呈现;如果为彼此不相关的3列,则以项目列表的形式呈现可能更合适。
②主要的比较内容宜在表格中横向显示。读者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使得列之间的比较比行更清晰。因此,如果空间允许,描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或趋势(如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应从左到右排列,或者从上到下排列。被比较的信息(如数值)应在相邻列中并列呈现,以便于比较。
③对于通过行或列数值简单计算即可得到的数值不宜再单独设置行或列呈现。
示例:
④表身中如果信息量较大、行数较多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在表格中的一行或多行之间可设置底纹进行区分,或者通过每5~10行插入一个空行来划分长列的数字。
⑤表格宜随文编排,排在第一次提及该表表号的正文之后。如果版面无法调整时,可适当变通。
⑥表格不宜截断正文自然段,不宜跨章节编排。
⑦表格的表头高度一般大于表身单元格的高度。表头分层时每层为两个字高(内容较多时可适当增加高度)。
⑧表身单元格为两个字高。为了调整版面,表身中单元格高度可以适当增加(3~5 个字),文字行距可以适当加宽(2~3个字)。省去行线的表格,表身中文字行距一般为字高的1/2。5行以下的表格行距为一个字高,第一行文字距表头线、最后一行文字距底线各一个字高(或不小于1/4个字)。6行以上的表格行距为1/2个字高,第一行文字距表头线、最后一行文字距底线各一个字高(或不小于1/4个字)。
⑨横表头各单元格内容宜居中排。纵表头各单元格内容宜左齐排。横表头中列名排字宽度以横表头单元格的宽度为准,列名第一个字、最后一个字距栏线各一个半字,剩余字的间隔均匀调整。如列名较长,则文字叠排左右撑齐。纵表头中的行名属同一范畴且字数相差不大时,如主板、显示器、硬盘,可左右撑齐。行名字数相差较大时,不足四个字,加开至四个字,超过四个字不加开。需要回行时,缩进一个字。表头分级时,采用条款式(阶梯式)排。表身中文字较多时,多采用起行低格回行顶格排或起行顶格回行顶格排;单行文字较多的栏,可起行顶格回行低格排。窄栏多采用起行顶格回行顶格排。
⑩表格中上下左右的相邻单元格内的文字、数字或符号相同时可分别写出,也可采用共用单元格的方式处理。在不影响表格美观、清晰的前提下,谨慎使用共用单元格。
示例:共用单元格
⑪表注宜排在表格底线下方。排字宽度不宜超过表格宽度,首行距左墙线一字空或两字空排。不应与正文注释混同编排。
⑫表格(包括表题、表注)一般上空约一字,下空约一字半。
8.1 用线和用字
①表框线应用粗线,其他用细线。
②表号和表题的用字宜小于或轻于正文用字,字体宜重于表格其他部分的字体。
③表头、表身和表注的用字宜小于正文用字。表头用字不宜大于表题用字,表身用字不宜大于或重于表头用字,表注用字不宜大于或重于表身用字。
④表格用线、用字宜全书或全刊一致。
8.2 串文排和通栏排
表格宽度不超过版心宽度的1/2时,宜串文排;表格宽度超过版心宽度的1/2时,宜通栏排。
就期刊而言,如双栏排版,排在每一栏中的表格不宜超过6列,7~13列的表格可考虑通栏排版。
就图书而言,少于 8 列的表格一般可以适应版面宽度, 9~12 列的表格可考虑卧排、跨页并合排、转页接排。
8.3 转页接排
表格一面排不下时,可采用转页接排的方法处理。转页接排的表格应重复排横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并在横表头上方加“表××(续)”或“续表”字样。“续表”两字可居中排,也可靠翻口顶格或缩 2 字排,也可均排在版心左侧或右侧,但全书应一致。前页表格最下端的行线应用细线,转页接排表格的顶线应用粗线。接排表转页时,表中间不插入正文的文字。
8.4 跨页并合
如果表格的宽度相当于两个版心宽,可将表格排在由双码和单码两个页面拼合成的一个大版面上。
跨页表格应从双码面跨至单码面,表号、表题居中,表注从双码面跨至单码面。
跨页表格并合处的栏线应置于单码面,排细线,行线对齐。
示例:跨页并合
8.5 卧排
表格宽度超过版心宽度、高度小于版心宽度时,可卧排,又称侧排。卧排表宜排满版心,宽度齐上、下版口,高度齐左、右版口。
卧排左翻页图书,表的上方朝左(头左脚右);右翻页图书,表的上方朝右(头右脚左)。
卧排表多面接排时,从单双码面起排均可,不在一个视面上的接排表应重复横表头并加“表××(续)”或“续表”字样。栏线应对齐。
示例1:不在同一个视面上(卧排续表)
示例2:在同一个视面上(卧排对照表)
8.6 长表转栏
长表转栏,又称折栏。如果表格行多栏少,竖长横窄,可将表格纵向切断,转成两栏或多栏。表格转栏排后,横表头相同,纵表头不同,各栏的行数应相等,栏间应以双竖细线相隔。表注左下方起排。
示列:长表转栏
8.7 宽表分段
宽表分段,又称叠排。如果表格栏多行少,横宽竖短,可将表格横向切断,排成上下叠排的两段或多段。表格分段排后,横表头不同,纵表头相同,上、下两段中间应以双横细线相隔。
示例:宽表分段
8.8 表头互换
自变量名常作为列名,因变量名常作为行名。但如果表格版面受限,或栏目设置不合理,可将横表头和纵表头作互换处理。横、纵表头互换时,表身中各单元格内容应作相应的移动。
示例:表头互换
示例:设计不合理表格的修正
8.9 折叠处理
表格尺寸大于页面且不适合采用上述方式处理时,可折叠处理为插页表。插页表不与正文连续编页码,但应在相关正文中提及表号或标注其位置。如插页表所在页与正文使用相同纸张印刷,可折算页码计入全书总印张。
表格核查清单
①表格有必要吗?
②表格能否放在图书附录部分或者线上资源库?
③表格内容与正文配合是否相得益彰,其呈现的内容是否适合用表格表达?
④表格的位置是否和正文相随?
⑤表格在文本中提到了吗?
⑥表格是否具有自明性和简明性,栏目设置是否科学、规范?
⑦表题与表的内容是否相符?表题简短且具有说明性吗?
⑧表格中的数据或文字是否完整、准确?
⑨表格中连续数的分组是否有重叠或遗漏?
⑩表格中的数值修约和极限数值的书写是否符合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的规定?
⑪表格中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及书写是否符合GB 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和GB/T 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规定?
⑫表格中数字形式是否符合GB/T 1583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规定?
⑬表格中的科学技术名词是否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术语(见“术语在线”机构)一致?
⑭表格的内容(术语、符号、文字、数据、单位、图形等)是否与正文以及同一文本中其他表格中的表述一致?
⑮全书或全刊的表格的表号、表题、表头、表身、表注的格式是否统一?稿件中一切可比性表格的格式都一致吗?
⑯表格是否符合版式处理的要求?粗线、细线的使用准确吗?
⑰一切的缩写、斜体的特殊用法、括号、斜体、破折号、粗体和特殊符号都有解释吗?
⑱表注按照先出处注、再全表注、最后内容注的顺序排列了吗?
参考文献
有澳洲代写、论文格式范例咨询或者任何作业在线辅导、assignment代写、作业代写、代写留学文书等需求的留学生,欢迎添加我们网站下方客服微信或者直接点击QQ图标进行联系咨询。
更多专题问题:
1、essay怎么写?看懂这篇Essay写作范例,A+essay不是梦!
2、abstract和introduction的区别大吗?英语essay中abstract和introduction的区别是什么?